在“互聯網+”全民旅游時代,對5A、4A級景區的管理不妨引進中差評制度,設立一個互聯網平臺,開放給旅游者進行評價實現對景區的有效監督。
據國家旅游局新聞辦消息,為切實加強旅游景區管理,強化事中事后監管,維護游客利益,國家旅游局日前下發通知,決定以5A、4A級景區為重點,對全國旅游景區進行集中整治。
8月3日,國家旅游局發出通報,撤銷2家5A級景區、嚴重警告3家5A級景區。通報指出,5家景區主要存在安全隱患嚴重、服務欠缺、管理不規范、“廁所革命”滯后等問題。撤銷通報發出之后,有些景區連夜召開緊急會議,提出整改措施,爭取回到5A陣營。5A級景區評選,既要有硬件——得天獨厚的自然、人文、歷史條件,還要有軟件——涵蓋服務標準以及人流量等指標,入選不易。一些地方動輒投資以億元計,遭遇“休克療法”,損失可想而知,著急可以理解。可是,為什么見到了棺材才掉淚呢?早前都干嘛去了?
能進能退、能上能下、能者上庸者下,一個順暢的退出機制對社會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景區管理亦然。限于通報、警告或罰款,難有震懾力,嚇不倒逐利者,生死才是大事,一棍打回原形,看誰還敢開玩笑。國家旅游局拿生死考驗景區,倒逼景區改善服務、提升游客旅游體驗,無疑是打到了蛇的“七寸”。殷鑒在前,那些抱著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想法的景區,要認真打起十二分精神。
旅游管理部門監督、景區自查自糾,多少還是屬于行業內部運作,單向度操作,開放性稍嫌不足,效率欠奉。在“互聯網+”全民旅游時代,對5A、4A級景區的管理也可以考慮運用互聯網思維,向“互聯網+”借力,向公眾借力,官民形成合力,實現對景區的有效監督。電商平臺對微店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中差評制度,買家要是對賣家不滿意,隨手給個“差評”,對方必定如臨大敵、誠惶誠恐。為讓消費者改掉這個“差”字,大多數賣家會主動與消費者溝通,聽取消費者意見并作改進,甚至進行補償。因為差評嚴重影響微店信譽,從而嚴重損害店主利益,他們不敢置若罔聞。
假如,5A、4A級景區也引進中差評制度,設立一個互聯網平臺,開放給旅游者進行評價,對“差評”較多的景區,旅游管理部門再實地暗訪、調查,證實之后,根據相關規定,分別予以不同程度的處罰。此舉好處在于,一方面,比起旅游管理部門明察暗訪,游客感受更加直觀、具體,更有說服力;另一方面,當游客評價直接影響景區前途,景區必將更加重視游客感受,供需雙方實現有效溝通,有利于景區改善服務。從外部條件來看,社會已進入移動互聯網、自媒體時代,多數旅游者都能夠熟練使用互聯網,網上對景區進行評價,門檻不高,成本不大,效益明顯,不妨一試。
(責任編輯 :葉瑋)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